close
發文者:李佳螢
圖片出處:http://www.cite.com.tw/book?id=59347
這學期高年級還有一篇文章閱讀仿作,就是日本大文豪夏目漱石的名作「我是貓」。從時間上來說,他和胡適的時代也有部份重疊。
只不過這篇以「貓」的觀點來寫人類的殘暴與「邪惡」,感覺特別有趣味,也和差不多先生的風格大相徑庭。這當然源於夏目漱石自己也養貓,因此寫起動物看待人類來格外有滋味。而其中患著神經性胃病又貪吃懶散的主人(教師)更是他對自己的私下那面毫不留情的暴露。
實際上,擬人法的運用並不難,學生只要專注在人和動物的眼光該如何交會(或者交換)即可。只是到了高年級,最好不要光複製以前那種童話故事式的寫作形態才好。因為這樣的題材,如果寫成動物大暴動等歡樂(或趣味性高)的情節,作品的深度會較打折扣,應該盡量避免。最好謹慎選擇適合常伴左右的生物當主角,配合習性安排情節,避免情節不合理。
對於生活在都市的人來說,麻雀是一個容易上手的題材。威翰便做了很好的示範。
圖片來源: 維基百科
我是麻雀 光復 李威翰
我是一隻在城市中生活的麻雀,沒有任何親人,也不知道我的家在哪裡,就這麼過了七年。我總是在清晨時分出外覓食,這應該是隱藏在麻雀血統裡的某種習性,我也常遇到許多同類,但大家都離我遠遠的,也不肯跟我說話,我覺得天天在路樹上安眠的生活已經很好了,從不奢求更多。
當我還是一隻幼鳥的時候,曾不小心從巢中掉出來,被人類撿去當寵物,那是我第一次見到人類。那些人類對我很好,於是我過起了無憂無慮的生活,從不在意遠離了兄弟姐妹和父母。
過了一年,人類的家某天忽然成了四面牆,還伴隨著爭吵推擠和轟隆轟隆的機械聲。我不明白究竟發生什麼事情,但他們卻毫不留情的態度大變,把我扔出家門。從那個時候開始,我對人類的印象就一百八十度大轉變,再也不像原來那樣全心信任。
直到有一天,我飛到了另一個人類家裡,他看起來像一名作家,並且好心的收留了我,逐漸打開了我封閉的心房,因為他,我決定再次相信人類。住在他家的這段期間,我也順便觀察他。我發現,人類其實沒有我想得那麼喜歡熱鬧,也有和我一樣離群索居的。我每天都看到他在寫東西,應該是在寫我吧!雖然不認識稿紙上密密麻麻的字,但他總是寫一下,便抬頭看一下我。看我在水盆裡洗澡,在晨光中吱喳,在黃昏的餘暉裡掩翅而眠。
可是最後,他依然留下了我。把我放生,搬離開了那裡。我再度獨自生活了起來。
雖然沒有人相伴,沒有鳥相助,但我還是生活了下來。我很快樂,就算一次又一次的失去了家人,沒有其他生物願意和我當朋友,這樣的生活我覺得已經十分足夠了,因為我是一隻知足的麻雀。
這篇文章並沒有用什麼過於困難的詞彙或者技巧,然而淡而有味的敘述口吻卻讓人對這隻麻雀的遭遇起了憐憫之心。
牠曾經兩度和人類一起生活,一次遭逢巨變,一次無情搬離。人類究竟發生了什麼,麻雀不得而知,但是在平靜的敘述中,卻能見到破碎的心。
身為人類讀者,我們對他們的經歷不免多了一些猜測。是都市計畫、違建拆遷,還是欠債不還,捲款潛逃,才剩下家徒四壁?作家又是窮困潦倒才拋棄了相伴的鳥兒,或者憑藉著和麻雀朝夕相處寫下的作品從此洛陽紙貴,一躍而成文壇新星便過河拆橋?
我們猜測,但是答案沒人知道。
麻雀也不知道,只是知足的過著剩下的每一天。
P.s威翰這篇是光復班剛出爐還熱呼呼的作品,其他班要之後才會寫,希望還能出現適合分享討論的好作品!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